400-006-1915(24h)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大人荟
公司:广州市大人荟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路151号盛悦广场负一楼
联系电话:+8618588592446
传真:020-89005280
邮箱:darenhui@163.com
网址:www.drh9.com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发补贴消阻碍去风险 政策利好为养老产业开道
发补贴消阻碍去风险 政策利好为养老产业开道

12月16日,九龙坡区九龙镇马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开心地在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 记者 郑宇通讯员 何婧 摄

 

60岁以上老年人口624.5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61%,老龄化率位居全国第5位,这是重庆目前老龄化现状。

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重庆开始在养老领域逐渐发力,试图以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方式改变旧有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各种力量应对老龄化浪潮。近期,本报记者走访调查了重庆城乡大量养老机构,并结合民政部门的权威解读,从今日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详解重庆养老之变。

养老需要产业支撑,但一个带有一定公益性质且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在发展初期是需要政策扶持的。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养老产业初期的兴盛与否,与当地扶持政策的关系极为紧密。目前,重庆正在结合特殊市情,对养老产业进行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希望能为养老产业开拓出一条阳关大道。

建设补贴促养老产业“长线投资”

“很坦率地说,没有来自政策层面上的强力支持,我们肯定不会投入巨资兴办这个养老中心。”12月12日,龙山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汪永坦承。

这个位于渝北区的养老中心,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在重庆市内都算是上乘,但兴建的代价也不小——“目前已投入4890万元”。

汪永所称的政策强力支持,首先来自于重庆市级层面的倾斜性补贴,即对新建房养老机构的新增床位给予每张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我们共有床位558张,补贴申请下来的话,也就是279万元。”汪永表示,或许很多人算这笔账时,会觉得这点补贴相较于建设资金是杯水车薪,但重庆市的这种政策方向让我们心里有了底。

“我查过相关资料,去年市级补贴还是4000元,今年就涨到了5000元,我对这种支持力度抱有信心。”汪永说,养老产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只要有政策上的支持,他愿意进行长线投资。

限制逐渐放开 促规模化养老

记者对重庆养老相关政策进行调查后发现,今年以来相关政策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些甚至带有突破性意义。

今年,我市制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4]16号),市级财政对自建房养老机构床位给予每张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租房改建每张床位补贴1000元。

对自建房养老机构而言,市级建设补贴额度一年就提升了25%,增幅极为明显。而在南岸区,更有2000元的区级配套建设补贴,使得自建房养老机构每张床一次性补贴达到了7000元。许多区县还出台政策,为养老机构提供每月数额不等的运营补贴。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这种市级一次性建设补贴是有床位限制的,即每个机构最高补贴不超过200张床位,但在今年,这一限制性条款已取消。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政策调整,却极大刺激了大规模养老机构的建设。”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像龙山老年养护中心这种上规模上档次的养老机构,几乎是扎堆出现在重庆。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我市还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养老机构在政策刺激下,正在向规模化转变。”该负责人表示,市民政局做过测算,如果养老机构床位数过少,则很难实现收支平衡,长此以往就难以为继,因此希望各类养老机构能够通过规模经营摊平成本,实现良性运营。

给养老机构上“双保险”

“办养老机构最怕什么?肯定是意外风险啊!”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反复听到各类养老机构负责人焦虑的声音。

养老不同于其他产业,其服务对象均是老年人,疾病、意外伤害等不可知风险,一直是悬于各类养老机构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论经营得再好的养老机构,都时刻提心吊胆,害怕这柄剑不知什么时候就掉下来。”众多的养老机构最初依靠所谓的“免责条款”、“免责协议”等,规避老人入住后产生的意外,但当意外真正来临时,他们才发现,那些条款和协议均不具备法律效力。

后来,养老机构又试图向社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但是,一则单个机构购买保险的费用不菲,二则这笔费用又不能强行征缴,实施起来相当艰难。

来自市民政局的最新消息:目前,该局正在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协商,以针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政府则对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予以一定的补贴。

“该项政策一旦出台,将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上了一个‘双保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

上一篇:2014大人荟董事长 蔡迪胜出席中澳养老产业交流会
下一篇:险企布局养老产业快马加鞭 政策细则亟待完善